總之,3D NAND和現有平面NAND表現出了極大背離。在2D NAND中,它的制程是依賴于高級光刻技術。雖然3D NAND制程中采用了后緣40納米到20納米的設計規(guī)格。光刻技術仍在使用,但它不再是最關鍵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因此對于3D NAND,所面臨的挑戰(zhàn)從光刻技術轉向沉積和刻蝕。
實際上,3D NAND面向半導體行業(yè)推出了許多極具挑戰(zhàn)性的新式制程步驟。“通過將位串遷到三維空間,該技術讓許多圖形微縮的挑戰(zhàn)難度降低不少,” Coventor首席技術官David Fried表示。“但它已經推出了一些相當復雜的新制程。這些制程的均一性(即制程能力)是關鍵。所以在我看來,挑戰(zhàn)主要集中在了一些關鍵制程的可變性控制上。”
3D NAND流程從一個襯底開始。那么供應商開始經歷流程中的第一個巨大挑戰(zhàn)——交替堆棧沉積。采用化學氣相沉積(CVD),交替堆棧沉積包含了一個在襯底上逐層沉積并堆疊薄膜層的制程。
這個制程更像是做夾心蛋糕。簡而言之,一個材料層沉積到襯底上,然后有一個材料層再羅列上去。這個進程數次重復,直到設備達到想要的層數。
Objective Analysis稱,每一個供應商用于生產3D NAND設備,所構建堆疊層的使用材料不同,三星在襯底上沉積氮化硅和二氧化硅的交替層。相比之下,東芝的3D NAND技術則采用了導電的多晶硅和絕緣的二氧化硅這兩個交替層。
Ping稱,交替堆疊沉積必須要對良好的均一性和低缺陷率進行精確控制。“首先,均一性必須要好,一切都要回歸到壓力控制,因為交替的薄膜材料不同。每一層薄膜都可能會存在不匹配問題,壓力能夠顯示出來。”
這些挑戰(zhàn)隨著供應商設備層數的增高而不斷加大。“每一個步驟的重復也是至關重要,而且為了控制成本它必須要做到高產能率。”泛林半導體公司的Pan如是說。
高縱橫比刻蝕
交替堆疊沉積的步驟之后,一層硬掩膜(hard mask)放置在表面,然后依照圖案在上面開孔。接下來整個流程最難的部分來了——高縱橫比刻蝕。
從設備的頂部到襯底刻蝕微小的槽位或通道。為了證明該步驟的復雜度舉例——三星的3D NAND設備在同一芯片上刻蝕了250萬條微小的通道。每一條通道都必須要并行統一。
現在的高縱橫比刻蝕技術能夠處理32-48層設備的需求。對于這些芯片,縱橫比范圍在30:1到40:1。“這種刻蝕技術相當復雜。均一性對存儲設備的性能至關重要,” Fried表示。這項統計也是極為驚人的。一旦刻蝕完成,內部開孔的數量也是不容小覷。
那么問題?目前的高縱橫比刻蝕工具要么未就緒,要么在設法滿足64層及以上設備的需求,縱橫比范圍為60:1到70:1。Ping稱:“以目前的刻蝕能力而言太高了??涛g和硬掩膜技術還未必可用于60:1或70:1縱橫比。”
再往前,NAND供應商雙管齊下。第一根管,它們要等新一代高縱橫比刻蝕工具等技術的到來。然后,給夠時間準備刻蝕機,它們可能會微縮到——32層和48層,再到64層,96層,然后128層。
第二根管,NAND供應商將會開發(fā)新一代string stacking技術。(詳見下文)
電荷捕獲VS浮柵
在轉向string stacking技術之前,供應商繼續(xù)微縮現有3D NAND。除了沉積和刻蝕,現有3D NAND還進行了其它復雜的步驟,其中包括浮柵的形成。
對于這個,行業(yè)轉向兩個選擇方向。三星,海力士和閃迪/東芝二人組都利用電荷捕獲閃存技術。這項技術采用了非導體氮化硅層,這個層環(huán)繞一個單元的控制柵,后者轉而捕獲電荷保持單元完整性。
相比之下,英特爾/美光二人組未采用電荷捕獲的方式,而是擴展浮柵結構至3D NAND。“在浮柵中,這個柵實際上是導體,一個電荷捕獲層其實類似一個浮柵,是一個絕緣體。” Objective Analysis公司Handy如是說。
浮柵設計一些繁雜的圖形步驟。“把圖形刻印在一個垂直孔的面上實在很難。你必須要經過很多復雜制程。” Handy補充道。
當然,電荷捕獲也有弊端。“電荷捕獲的優(yōu)勢是你不必刻印圖形,它在這方面更容易,但除了三星之外,其它廠商無法有效控制電荷捕獲的成本。”
金屬沉積
如果開發(fā)了柵極,下一步依舊很難。設備需要連接。設備利用一種導體進行回填,使用了金屬沉積法。
泛林半導體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,Dave Hemker稱,“金屬沉積上所面臨的一個挑戰(zhàn)就是,我們看到很多客戶‘用鎢金屬來回填’這是一種微妙的沉積法,因為你在做一個非視距(non-line-of-sight)沉積,事后難免得奔回去回填金屬鎢。如果你無法恰當處理這個制程,可能要預先放置前體(pre-cursor)然后析出鎢粉回填。”
String stacking
在這個流程中,步驟把握難度都很大,但最大的挑戰(zhàn)十分明確。即便業(yè)內解決了高縱橫比刻蝕問題,現在的單字符串3D NAND技術也仍在約48層和/或64層打轉。
就算刻蝕機也準備就緒,3D NAND也只能到達128層。Ping表示:“這是因為縱橫比受到該制程的限制。因此你必須找一個解決方法繞過這些限制。”
答案為何?String stacking。在這個方法中,供應商將單個3D NAND設備堆疊起來。每一臺設備可能被一個絕緣層隔開。“當你進行string stacking時,你就完成了一個字符串,接下來復制步驟環(huán)節(jié)也就暢通無阻了。” Ping如是說。
例如,一家供應商想開發(fā)一款48層設備。為了設計這樣的芯片,需要進行同樣的制程,就像交替層沉積,刻蝕等。
那么,這個供應商就得用相同的流程去開發(fā)一個不同的48層芯片。這個制程不限于48層的芯片。它也可能堆疊多個32層芯片。如果這項技術可用,那么它還可以堆疊64層,96層甚至128層設備。
雖然理論上供應商可能會選擇用32層和48層進行string stacking。因為相比96層或128層芯片,開發(fā)單個32層或48層的設備的壓力限制較小。
Ping繼續(xù)表示,不過很說到底3D NAND采用string stacking也只是能達到堆疊近300層。“然后就會出現問題。你堆疊的時候,成品率損失持續(xù)增長,這就會成為限制。再加上,一切受壓力所限。如果你放太多的膜,那么壓力也會出現限制。”
然而,供應商會如何在string stack上將單個3D NAND設備連接在一起尚有待觀察。對于這個問題,行業(yè)的互聯方案可以說是五花八門。“你會有4到5個不同的選擇。你可以在中間構建一個共享位線。另一個選擇則是構建一個字符串,然后與每一個字符串直接連接。”
string stacking的確有很多不確定性和挑戰(zhàn)??杉幢銢]有string stacking,行業(yè)也在面臨一些挑戰(zhàn)。不論如何,行業(yè)必須掌握和完善3D NAND不同的制作步驟。否則,這項技術成本會繼續(xù)昂貴下去,至少對絕大多數OEM而言。